行业新闻

手机:13955901188

QQ:378089635

邮箱:378089635@qq.com

联系人:赵先生

地址:中国.安徽省.铜陵市皖江汽配城9栋2楼,工厂地址:狮子山区鸡冠山

行业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新闻 > 中国铜行业现状解析

中国铜行业现状解析

发表时间:2016/9/8 11:34:15  浏览次数:1973


1 铜行业的现状
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.01%,在个别铜矿床中含量可达到3%至5%。自然界中的铜多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,主要分布在北美、拉丁美洲和中非三地。
2014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对全球铜矿床进行评估,称已探明铜资源中含铜量约为21亿吨,待勘探的资源预计含铜35亿吨。
美国资源调查局2015年数据显示,全球铜储量共约7亿吨,其中智利2.09亿吨,澳大利亚0.93亿吨,秘鲁0.68亿吨,美国0.35亿吨,墨西哥0.38亿吨,中国0.3亿吨,俄罗斯0.3亿吨,印度尼西亚0.25亿吨,波兰0.26亿吨,赞比亚0.2亿吨,刚果(金沙萨)0.2亿吨,加拿大0.11亿吨,哈萨克斯坦0.06亿吨,其他国家0.9亿吨。
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《2014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》显示,截至2014年中国铜矿查明资源储量为9553.8金属万吨。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,占全国总产量的51.84%,其中安徽、江西两省产量约占30%,云南、内蒙古也是主要产区。
世界铜原料行业属于寡头垄断,而铜生产加工行业则相对分散: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、美国的自由港迈克墨伦铜金矿公司(Freeport McMoRan Copper Gold)、英美资源公司(Anglo American)、美国铜矿巨头菲尔普斯道奇公司(Phelps Dodge)、澳大利亚芒特艾萨矿业公司(MIM)、智利国有铜业公司(Codelco)和力拓(Rio Tinto)等公司的总产量占全球产量70%左右。
其中必和必拓公司在每年的全球铜精矿谈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只要该公司与某消费商的长期合同敲定,其他公司基本都会默契地遵照执行,主要条款如TC、RC、QP等几乎是全盘照搬,仅在合同细节上有微小的变动。
近年风起云涌的行业内并购浪潮将进一步加剧寡头垄断的局面,而以冶炼和加工为主的中国铜企不仅个体的产量低、行业集中度不高,且基本上都需要外购原料,铜原料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难以扭转。
不过,中国铜冶炼的产能利用率虽还不及欧美发达国家,但与国内其他金属如钢铁、铝、铅、锌等相比则要高出很多,也远较铜加工的产能利用率为高。
统计显示,截至2015年中国电解铜的产能约为1000万吨,2015年电解铜产量为796万吨,江西铜业、铜陵有色、金川集团三足鼎立,其电解铜总产量超300万吨,且各自都拥有从矿山开采到铜产品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。
相较于中国铝行业的中铝集团一家独大和铅、锌行业的高度分散,铜行业的这种“三角”格局是较为稳定的,但中国金属行业所共有的大短板,则都是矿藏资源的不足。2015年全球排名前五的电解铜生产企业铜陵有色和江西铜业榜上有名,但资源占有率却都少的可怜,且产量继续向上冲顶的可能性与空间也都不大。
中国铜矿对外依存度很高,这一点业内三大集团也概莫能外。其中江西铜业的自给率较高,但也不足20%,其2月发布公告称将分别在A股、H股定向增发募资约70亿元用于铜矿扩大与技术改造。
有鉴于此,中企也在不断地加大对海外矿藏的投资力度,其中较为成功的如中铝集团的秘鲁特罗莫克铜矿项目,该铜矿为千万吨级世界特大型铜矿,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投资海外的较大铜矿项目。
相对而言,海外铜矿的品质要更优于国内矿石,由此两者在生产工艺上也有所不同,在技术上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。闪速冶炼技术适合处理高品质的矿石,单系统处理能力大,容易达到规模效益;而底吹、侧吹冶炼技术更适合处理复杂的多金属矿石,综合回收能力更强。
矿山行业成本虽然增长很快,但波动却相对较小。2005至2013年间全球铜矿的利润堪称暴利,直到2014年才开始减少,而2015年全球铜产业利润较高的冶炼行业,正是主要得益于铜矿价格的下跌。
在铜价由每吨10000多美元下跌到4000多美元的大背景下,2014至2015年的下游加工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额外利润。由于是按照订单生产,原料便也可以分批购买,因此其采购通常都尽可能地后移,在铜价下跌阶段采购原料便可产生高额价差。
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加大,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在提升。因此在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,企业的当务之急并非是要如何保住发展速度及利润的增长,而是降低自身的风险。尽管铜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利润波动很大,但作为一个拥有铜全产业链的集团公司来说,无论铜价如何运行,只要风险控制得当,都可以做到主营业务持续盈利和可持续发展。
从供应侧改革的角度看,企业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太高的产能利用率,而是要根据市场的情况施行“弹性生产”: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,因此一切都要以此为宗旨。
事实上,中国铜消费已占全球消费总量40%以上,但话语权却一直很弱,而这种情况也同样存在于钢铁、铝等其他金属领域。
世界经济自2011年以来低迷不振,作为全球经济火车头的中国虽然也步入了经济新常态,但在某些领域的话语权却有所提高:如2013年后中国在全球电解铜市场的话语权有所提升,但这个阶段,也正是全球铜供应的过剩时期。在铜供应紧张阶段,因矿山的生产周期较长,铜供应的弹性很小,铜价涨速由此也会很快,消费者对此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;但在铜价下跌阶段意味着铜需求的减少,铜市场供过于求,作为较大消费国的中国话语权自然也便水涨船高起来。诸如在价格引导关系方面,上海期货交易所此前几乎是伦敦交易所的影子市场,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双向引导的全球市场格局。这种格局的稳定性仍有待观察:未来如果全球铜供应形势发生改变、铜价再次上升,那么中国再次失去话语权的情形仍有可能还会出现。
资源战略应作为中国铜企重要、也是基本的发展战略。